1月9日下午,李苍地老师为全体高一同学送上别开生面的《美丽宝鸡》地理大讲堂第二讲。本次讲座衔接上次专题内容,从地理、乡土、历史等多种人文因素持续展开陈述,为广大同学们塑造出物华天宝、丰满生动的宝鸡。

我们共同生活于宝鸡这片天空下,却未必清楚宝鸡最具有特色的人与事。李苍地老师在本期地理大讲堂中以宝鸡为兵家必争之地、宝鸡吃货、宝鸡方言三个方面入手,带领大家共同熟识这座“炎帝故里、陈仓要道”。李老师告诉同学们,宝鸡作为黄土高原与秦岭交汇点,也是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过渡的重要地理节点,自古至今,都是通向西北和西南的重要枢纽。
李老师用大量的影音资料做例证,秦国在迁都咸阳之前定都宝鸡,后由宝鸡入四川统一巴蜀奠定统一六国之基础;韩信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”之策,使刘邦入关中拉开楚汉争霸的大幕;诸葛亮六伐中原,东线走天水、中线走陈仓、东线走岐山,最后星落五丈原,都离不开宝鸡;陆游口中的“铁马秋风大散关”,南宋抗金名将吴阶、吴璘兄弟在宝鸡维持抗金防线三十多年,是与岳飞齐名的国之柱石;建国后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“宝成铁路”,冷战时期“大三线”建设中榜上有名,今天更是战略火箭军的重要部署地区。

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,无数的英雄人物都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,而流传下来的除了历史记忆,还有风土人情。“西北锁匙,接关连陇”的宝鸡,治下三区十县地方风味无数,又因接连甘陇和汉中,清真风味和特色米食落户陈仓,形成了底蕴丰富、种类繁多、美食如云的西府风味。相较于中府西安,东府渭南,宝鸡处于关中平原的最西端,受东部地区文化的影响更小,习俗方面更多保留了更多关中地区的传统,方言、饮食、社火、剪纸诸如此类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,可以说是原汁原味,这是今天宝鸡人独有的一份骄傲。
慧学地理,睿智人生。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宝鸡,一个不再被城市喧嚣束缚的宝鸡、一个不再是刻画于地图上的宝鸡,一个鲜活的宝鸡、一个萦绕在身边的宝鸡,一个值得每个人去热爱、去探索的宝鸡,一个需要每个学子去建设未来的宝鸡。他让地理成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学科,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糅合,共筑宝中学子的核心素养之基。(教务处)